以色列国际象棋之父——切尔尼亚克

111年前的2月3日,被后人誉为“以色列国际象棋之父”的莫舍·切尔尼亚克在华沙出生了。他三次获得以色列冠军,其中两次是在以色列独立之前。他参加过9届奥赛,撰写了几本国际象棋理论书籍,至今仍是以色列年轻棋手的必读棋书。

切尔尼亚克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富裕家庭,因此得以熬过战争年代和动荡时期。中学时,他就是全华沙最出色的少年棋手,10岁时就能够在国际象棋咖啡厅里经常赢比自己大的高年级棋手,而且开始参加正式比赛。中学毕业后,父母把他送到巴黎继续学业。上学期间,他所有的课外时间都是在国际象棋俱乐部下棋度过的,而且能够轻松取胜。很快他被介绍给国际象棋第四个世界棋王阿廖欣和著名特级大师塔尔塔科维尔。几个年轻人因为国际象棋建立起了友情,他们之间用俄语交流。

大学毕业后,切尔尼亚克回到了华沙,1934年决定前往耶路撒冷定居,因为那里有全巴勒斯坦唯一的国际象棋俱乐部,俱乐部名为拉斯克。1936年,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的英国政府决定举办第一届巴勒斯坦国际象棋锦标赛。切尔尼亚克参加了比赛并且夺得冠军,两年后他在这一比赛中成功卫冕。

1939年切尔尼亚克作为巴勒斯坦国际象棋队一台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参加第8届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这一届奥赛于8月24日开赛,一周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然而奥赛一开始就充斥着紧张的国际政治氛围。德国队要求比赛组织方撤掉捷克斯洛伐克的国旗,理由是这个国家已经不存在了,而捷克斯洛伐克队坚持在比赛时悬挂他们的国旗。

在比赛中,切尔尼亚克下得很顺利,他分别与法国队的一台阿廖欣(第四位世界棋王)和古巴队一台卡帕布兰卡(第三位世界棋王)交锋,其中与卡帕布兰卡的对局时,对方多一兵,而他得以逼和这位强大的对手。但是比赛受到了二战的影响。英国队很快就终止比赛回国了,巴勒斯坦队虽然进入了决赛阶段,但为了抗议德国发动战争而拒绝与德国队比赛。最终德国队夺得了冠军,波兰队获得亚军,爱沙尼亚队名列第三。切尔尼亚克所代表的巴勒斯坦队最终在有27支队伍参赛的这一届奥赛中名列第九。

奥赛结束后,切尔尼亚克决定留在阿根廷,他希望纳粹德国能够很快被粉碎,但是他留在南美洲的时间很长,这期间他在当地结了婚,学会了西班牙语,代表阿根廷队参加了一些比赛,直到1950年他才返回耶路撒冷。

两年后的1950年,切尔尼亚克参加以色列国际象棋锦标赛获得了冠军,这一年他被授予国际大师称号。他代表以色列参加了九届奥赛,个人战绩是62胜32平(其中有与斯梅斯洛夫和博特温尼克的两盘和棋)56负。切尔尼亚克撰写了几本国际象棋理论书籍,他创办了以色列第一本国际象棋刊物《64格》并且在报纸上开辟国际象棋专栏。上世纪60年代,切尔尼亚克在特拉维夫开办了一家国际象棋俱乐部并且一直办到1984年去世,那一年他74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